已形成包括药物发现、药物开发、临床前评价、临床试验、中试生产等全过程的新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现代中药、化学药、生物制剂、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大核酸产业,有望成为与环渤海、长三角等地区错位竞争的突破点之一近三年来保持20%以上的高速增长
3月31日,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,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施工。这个基地建成后,四川远大蜀阳药业的血浆制品产能将达到亚洲第一,2020年销售额将达35亿元,远期目标则为100亿元。
一个企业的雄心如此,其所在园区的目标更是明确——到 2025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,成为新的千亿产业集群。
尽管生物医药产业全口径营业收入刚刚突破200亿元,但成都高新区坚定地将这个产业,作为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后,破题“新千亿产业”的关键。这背后的战略考量和实现路径是什么?
□本报记者 张岚
抢滩
194个项目投下近1400亿元
研发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技术的美国imstem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致力于开发出新一代抗前列腺癌药物的ANOUCA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开发出手机大小的便携超声成像设备的成都优途科技有限公司……3月19日,“创业天府·菁蓉汇”生物医药专场,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菁蓉国际广场举行,11个创业项目轮番上台路演。这些路演项目的创始人,几乎全为国家“千人计划”、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等全球顶尖科学家。
路演结束后,约30家投资机构对创业团队和企业举牌,表明投资意向。
顶尖海归创业者、知名投资人何以怀抱如此热情?答案还是在于市场。
“到2020年,我国生物产业市场空间将达到8万亿元,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。”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,给出了来自权威调查机构的行业分析。
四川省医药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明确,到2020年,全省医药工业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,年均增速达到15%左右,总产值步入全国前五。包括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内,目前,全省待建、开工和建成待产的医药工业项目194个,总投资近1400亿元。